竹因园而秀 园因竹而美(北京世园会风采)
摘要:国际竹藤组织园。本报记者贺勇摄隐藏于竹拱撑起的绿色花园之中,绿地沿拱脚向屋顶蔓延,建筑、竹构、竹景观浑
国际竹藤组织园。本报记者 贺 勇摄
隐藏于竹拱撑起的绿色花园之中,绿地沿拱脚向屋顶蔓延,建筑、竹构、竹景观天衣无缝。这里是国际竹藤组织园,本届世园会41个国际展园之一,也被誉为“竹之眼”。
“竹之眼”主体局部由5000多根毛竹搭建而成,单拱跨度达到32米,是目前我国南方地区跨度最大的圆竹构造场馆。屋顶九榀渺小的圆竹拱,均设计为变截面桁架拱,兼具拱与桁架构造的劣势。所用毛竹经特殊工艺解决,利用寿命可达30年。
园区以竹造园,竹因园而秀,园因竹而美。园内栽植有20余种景观竹,有人们相熟的斑竹、紫竹等,也有巨龙竹、罗汉竹、圣音竹等专为本次世园会引进的特有竹种。一簇簇状态万千的竹子,或密或疏,高低相间,造成美妙的“绿竹韵味”,其间以各色花卉及绿植装点,竹韵与花卉共赏,绿化和科普兼备。
四川眉山是“中国竹编艺术之乡”“国际竹编之都”,国际竹藤组织的战略合作同伴。眉山元素的使用是该园最大亮点。园内融入眉山的东坡文明、竹编文明、山水文明,眉山标识与国际竹藤组织符号同时呈现;大面积的根底装修、装璜,采用眉山青神竹编和竹钢环保建材;主展台设计,取样于蜀中名山眉山瓦屋山;展陈的竹灯笼、竹编画、瓷胎竹编、竹纸等,七成以下去自眉山。
苏东坡曾有诗云:“可使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”眉山东坡馆将讲述“东坡与竹”的经典故事,展陈配以眉山竹艺表演与体验、影像赏析与网络互动等形式,充分展示眉山竹产业的传承发展。
竹和藤是实施可继续发展的重要非木质资源。眉山市副市长孙剑引见,此次世园会,眉山将携手国际竹藤组织,展开一系列竹藤公共流动,展示竹藤在改恶人居环境和降职生存质量中的独特作用。